-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社區物流是什么?社區商貿物流前景分析,怎樣發展社區商業?
什么是社區物流
社區物流是以社區為單元,以家庭為結點,以生活用品為核心,以定制服務為特征的物流集約化行為。社區物流是直接面向城市社區商業和社區居民,將商品從供應商運送到社區店鋪或居民的末端物流形式,是物流中的‘真正的最后100米’。如家具家電的采購、運送、回收;食品、蔬菜、肉制品、水果的采購、加工、配送;圖書、報刊等文化用品的訂閱、配送、回收等,都屬于社區物流范疇。
何謂社區物流?社區物流的定位如何?目前存在哪些制約瓶頸?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社區物流?這些問題亟待業界進行深入探討。為此,本報發表 “發展社區物流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一個電話或者一個郵件發出去,香噴噴的美食就會送到面前;坐在家中,輕點鼠標,選中所需的各種商品,第二天甚至當天就會有物流配送員將所選購商品送到家門口;不出社區,電費、手機費、水費、天然氣費、書報費都可以一次交清……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物流技術的革新,這一切都正在或者已經由夢想變為現實,物流走進社區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重在便民利民
欲探討社區物流,首先須明晰其涵義。然而,關于社區物流的內涵,我國一直以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余平指出,所謂社區物流,應是以社區為單元,以家庭為結點,以生活用品為核心,以定制服務為特征的物流集約化行為。如家具家電的采購、運送、回收;食品、蔬菜、肉制品、水果的采購、加工、配送;圖書、報刊等文化用品的訂閱、配送、回收等。總之,凡是家庭所用的耐用品、快速消費品,都屬社區物流服務的范疇,且具備流通、加工、定制、存儲、配送、回收等物流業態的諸要素。
通過分析內涵不難發現,發展社區物流最直接、最重要的便是服務社區居民、方便社區居民。社區以家庭為結點,家庭以人為單位,所以社區物流最終服務的還是社區居民。“社區物流是直接面向城市社區商業和社區居民,將商品從供應商運送到社區店鋪或居民的末端物流形式,是物流中的‘真正的最后100米’,所以發展社區物流至關重要。”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增值物流研究所所長汝宜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林國龍也對此持贊同觀點。“發展社區物流是一件人性化、社會化的事情,是當前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科學發展很重要的舉措。物流從大的方面講,一方面面向生產者,一方面面向消費者,而實際上服務最終將落實到社區上。現代物流特別是社區物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對于促進社會和諧、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社區物流將作出很大的貢獻。”林國龍表示。
而在林國龍看來,社區物流的推出,對于物流業的轉型升級也具有重要意義。過去主要講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基礎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所以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應該由理念性向內涵性轉變。而社區物流恰恰是轉變物流方式的重要舉措,現在提社區物流非常必要和及時。
物流需求旺盛促進社區物流
發展社區物流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社區內或社區與社區之間巨大的物流服務需求,客觀上也要求社區物流的發展壯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社區內老年人的物流需求空間相對較大。目前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再加上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回家照顧老人的幾率較少,所以空巢老人很多,于是針對社區老人的服務問題逐漸凸顯,而社區物流正可以解決有關難題。對此,林國龍向記者介紹了上海的具體情況。上海地區老年人比例約占總人口的14%~17%,人口有220萬~240萬。按現在的社會保障體制老年人社會保障資金平均每年2萬元來計算,整個上海的老年社會保障資金有400多億元的規模,40%用在吃穿,60%(約240億元)用在服務。而在這240億元的服務費用中,又有60%用在物流服務方面。由此可見,老年人的社區物流需求非常大。
當然,上班族的社區物流需求也很多。社區應承擔上班族們很大一部分生活需求。如早餐的配送、日常用品的選購、郵件的寄送,甚至孩子上下學的接送都可納入社區物流的范疇中。
另外,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開始發生變化。一是部分年輕人和收入較高的人群更容易接受現代商業理念,如采用電子商務購物、商家上門服務等;二是部分居民特別是遠離市區的小區居民更愿意近距離消費。據《成都商報》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2.9%被調查者表示,如果住家附近有了成熟社區店即會選擇就近購物,而不再舍近求遠”。“當前是需求經濟時代,體現最多的是民生的需要,是人的需要。而社區正是體現人的最終需求的場所。發展好社區物流,也即更好地滿足了民生的需求,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林國龍感慨地對記者說。
社區商業推動社區物流
業內人士指出,社區商業的發展,為社區物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所謂社區商業,指以居住區的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和滿足居民生活消費為目標,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屬地型商業,它可以分為社區商業中心、居住小區商業、街坊商業三個類型。社區商業的本質特征是便民、利民,它滿足了社區居民最直接、最便利、最經常性的需要。
其實,我國一直以來都很重視社區商業的發展。商務部于2005年制定了《關于加快我國社區商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于2007年在《國內貿易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推進社區商業建設的具體任務;民政部、發改委2007年在《“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中也提出發展社區商業的任務。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社區商業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正朝加強規劃、集中布置、逐漸完善的方向發展。具體體現在:以連鎖經營形式為主的超市、便利店、專賣店、連鎖店、專業店等先進業態形式將更多地進入社區商業;居民日常購物消費將在居住地500米的圍內完成。有關專家甚至把構建城市社區購物網絡形象地稱為“5”、“10”、“15”,即居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以內可以到達便利店,10分鐘以內可到達超市和餐飲店,騎車l5分鐘可到達大型綜合超市;社區商業更加規范,商業功能趨于完善。據國家有關統計顯示,未來10年,我國社區商業的消費將逐漸占到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
“社區商業的繁榮,將為社區物流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并最終推動社區物流走向完善、走向成熟。”汝宜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