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當 17 級狂風裹挾著暴雨的 “風王”—— 今年第 18 號臺風 “樺加沙”,以堪比 2018 年 “山竹” 的極端姿態逼近廣東沿海時,這片常年與臺風 “過招” 的嶺南大地,其交通與物流網絡率先拉響最高級別防御警報。從南海海面的船舶管控到陸地的路網調整,從港口的航運中斷到市場的物資儲備,一場圍繞 “保通、保供、保安全” 的交通物流防御戰,已在全省范圍內緊張打響。
航運:南海 “禁航令” 生效,廣州港啟動最高級交通管制
作為中國南方重要的航運樞紐,廣東沿海航運在此次臺風防御中首當其沖。9 月 20 日下午 16 時,廣州海事局以 “防御超強臺風正面襲擊珠江口” 為標準,緊急啟動防熱帶氣旋 IV 級應急響應,并按 II 級應急響應要求強化 24 小時值班值守,航運領域的 “防御倒計時” 正式開啟。
當日 18 時,兩項關鍵管控措施同步落地:一方面,海事部門完成轄區內所有計劃北上防臺海船的離港避風引導,風電場及水上項目施工船舶全面停止作業,數千艘船舶或駛入避風錨地,或停靠碼頭加固纜繩,南海中北部海面迅速進入 “清空模式”;另一方面,廣州港出海航道(西基掉頭區至珠江口外隘洲島水域)的交通管制正式生效,管制將持續至 9 月 25 日 12 時。在此期間,除公務船、應急救助船艇外,所有社會船舶需經廣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審批同意,方可按指定路線通過管制水域,這一 “史上最嚴” 航道管控,旨在避免臺風引發的巨浪、亂流對船舶造成毀滅性打擊。
與此同時,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的近海海浪橙色警報,讓南海海域的航運風險再升級。預報顯示,未來 24 小時東海、南海海域將出現災害性海浪過程,部分海域浪高可達 6 - 9 米,這意味著即使是大型貨輪,也面臨著船體受損、航線偏離的巨大風險。珠海橫琴島部署的相控陣雷達實時捕捉臺風風眼變化,為船舶避險提供精準數據支持,但海事部門仍反復強調:“離岸距離近、隨時可能登陸、存在多次登陸可能” 的臺風路徑不確定性,讓航運防御容不得半點松懈。
客運:航線停航、高鐵限行,跨區域出行 “按下暫停鍵”
臺風對客運交通的沖擊迅速顯現,多條跨區域客運線路在 9 月 21 日起陸續 “停擺”。當天,香港中港城至南沙客運港、琶洲港澳口岸至香港機場的部分航班率先取消,不少計劃往返粵港兩地的旅客被迫調整行程。隨著臺風逼近,預計 23 日起,受影響地區的長途客運班線也將迎來大規模停運,客運站將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及時發布退票、改簽信息,最大限度減少旅客出行不便。
陸路交通方面,“五停” 措施中的 “限行” 要求精準指向風險路段。23 日起,廣東沿海的跨海橋梁將根據風力情況實行分級管控,風力達到 10 級以上時將全面封閉;部分途經沿海地區的高鐵線路也將采取降速、停運措施,鐵路部門將通過動態調整列車運行圖,保障旅客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城市內部交通也進入 “防御模式”,深圳等城市啟動地下管網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內澇風險,一旦出現積水,將立即對相關路段實行交通管制,引導車輛繞行。
值得關注的是,科技手段正為客運防御提供有力支撐。粵省事 APP 已向受臺風影響區域的用戶推送個性化避險路線,結合實時路況、公交地鐵停運信息,為市民出行提供 “避災指南”;高速公路服務區內,應急救援車輛隨時待命,一旦發生車輛滯留、故障等情況,將第一時間開展救援。交通部門提醒,臺風影響期間,市民應盡量減少外出,確需出行的,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查詢最新交通信息,避免前往沿海、山區等風險區域。
物流:“前置儲備” 應對中斷,應急通道保障 “生命線”
面對臺風可能導致的物流中斷,廣東物流行業提前啟動 “戰時預案”,以 “前置儲備、應急保供” 為核心,保障民生物資 “不斷檔”。在生鮮市場,商家早在 9 月 20 日前就加大了蔬菜、水果、肉類等物資的采購量,通過冷庫儲備、分點存放等方式,避免臺風導致的供應鏈斷裂;電商平臺則調整配送策略,將原本發往沿海地區的包裹提前轉運至內陸分撥中心,待臺風過后再陸續配送,減少訂單延誤。
城市配送領域,物流企業對車輛、倉庫進行全面 “加固”。配送車輛加裝防風設施,停放在地勢較高、遠離廣告牌和大樹的安全區域;倉庫則重點檢查門窗、排水系統,對露天堆放的貨物進行轉移或覆蓋,防止雨水浸泡。部分物流企業還組建了應急配送隊伍,配備沖鋒舟、應急照明設備等,一旦臺風過后出現道路通行條件好轉的 “窗口期”,將立即開展民生物資配送,保障醫院、養老院等重點場所的物資供應。
為保障應急物資運輸 “綠色通道” 暢通,交通、海事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臺風影響期間,持有 “應急物資運輸通行證” 的車輛、船舶,可優先通過管制路段和航道,不受交通限行、禁航措施影響。廣州海事局明確,應急救助船艇、運輸醫療用品、食品、藥品等民生應急物資的船舶,將享受 “優先審批、優先通行” 待遇,確保 “生命線” 物流不中斷。
此外,巨災防御體系的完善為物流行業增添了 “底氣”。2017 年實施的《巨災保險制度》已覆蓋全省,物流企業投保的財產險、貨物運輸險等,將為臺風可能造成的損失提供保障;“海綿城市” 改造成效顯著,廣州黃埔區等區域的積水點減少 73%,大幅降低了城市內澇對倉庫、配送站點的影響。但物流企業仍保持高度警惕,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面對 “樺加沙” 的極端性,將嚴格落實 24 小時值班制度,密切關注臺風動態,一旦出現險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