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7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傳來重磅消息:經黨中央批準,海南自貿港將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這一消息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經濟領域尤其是物流行業激起千層浪,預示著海南自貿港建設將邁入全新階段,也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機遇。
回溯過往,自2020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五年多來,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已初步搭建,“4、3、2、1”的顯著特征彰顯出其開放發展的蓬勃態勢。人流方面,85個國家人員可免簽入境海南,為商貿交流、旅游出行等活動提供了極大便利,人員往來的頻繁也間接刺激物流需求,無論是小件商品的跨境攜帶,還是商務合作所需物資的運輸,都推動著物流行業的多元化發展。物流領域,“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凸顯出海南在國際航運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國際船舶往來的增多,帶來了貨物吞吐量的提升,港口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封關后的物流騰飛奠定硬件基礎。資金流上,資金可在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間依法自由便利劃轉,為物流企業開展跨境業務、進行國際投資并購、拓展全球物流網絡提供了金融支撐,降低資金運作成本,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數據流實現負面清單管理,讓物流企業能夠更加高效地獲取、分析全球物流信息,優化運輸路線規劃、庫存管理等環節,提升物流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大領域的加快開放,也為物流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進口原輔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吸引大量企業在海南布局,物流需求呈井噴式增長。以汽車制造業為例,零關稅政策下,企業進口汽車零部件成本大幅降低,企業紛紛加大產能,零部件的進口運輸、整車的倉儲與配送,都離不開物流企業的深度參與。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臺實施,拓展了物流服務的邊界,國際物流企業能夠更便捷地進入海南市場,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與技術,促進本土物流企業轉型升級。22項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以及全國最高開放程度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吸引了眾多外資物流巨頭搶灘登陸,如DHL、FedEx等國際物流企業加大在海南的投資布局,建設物流樞紐、分撥中心等,提升海南物流行業的國際化水平。
企業和個人兩方面稅收優惠力度持續加大,進一步激活物流市場。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稅率“雙15%”優惠政策,吸引大量物流企業注冊落戶海南,企業運營成本降低,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物流設施建設、技術研發等方面。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島,對于加工貿易型物流企業而言,貨物在島內加工增值后,運往內地可享受免關稅政策,刺激企業優化加工與物流協同流程,提升物流附加值。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增加至每人每年10萬元,離島免稅商品的銷售火爆,從倉儲、分揀到配送至消費者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效物流保障,催生了一批專注于免稅品物流配送的企業,也促使傳統物流企業開拓新業務領域。
海南自貿港法這一專門法律為基礎的法治保障不斷完善,出臺40余項配套法規,從法律層面規范物流行業秩序,保障物流企業合法權益。在貨物運輸合同糾紛、知識產權保護、通關流程規范等方面提供明確法律依據,讓物流企業在開展業務時有法可依,增強企業投資信心,促進物流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全島封關運作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將通過“四個更加”政策重塑物流格局。
在貨物“零關稅”政策方面,“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由21%提高至74%,這意味著更多品類的貨物能夠以零關稅進入海南,極大地降低物流企業運輸貨物的成本。對于從事大宗商品運輸的物流企業而言,如石油、煤炭等原材料,零關稅政策實施后,企業可承接更多此類貨物運輸業務,擴大市場份額。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稅收流通,使得物流企業在島內的運輸業務更加順暢,無需擔憂稅收問題導致的運輸阻礙,企業可根據客戶需求靈活安排運輸路線,提高運輸效率。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這將吸引更多加工企業集聚海南,物流企業可圍繞加工產業集群,打造集原材料進口運輸、加工過程中的倉儲配送、成品運往內地的一體化物流服務體系,延伸物流產業鏈,提升整體效益。
更加寬松的貿易管理措施,在“一線”進口方向,對全國現有的部分禁止、限制類進口貨物作出開放性安排。這一舉措使得物流企業能夠接觸到更多種類的貨物運輸業務,例如一些高附加值的醫療器械、精密儀器等,原本因限制措施無法大量運輸,現在隨著政策放寬,物流企業可針對這些貨物特性,開發專業運輸方案,如采用更高級別的減震、防潮包裝,配備專業運輸設備與人員,拓展高端物流服務領域。同時,更多貿易企業將被吸引至海南,物流企業的業務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企業需提前布局,提升自身運力、倉儲能力,以應對市場需求。
實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島內現有8個對外開放口岸作為“一線”口岸,對符合條件的進口貨物徑予放行,大大縮短貨物在口岸的滯留時間,提高物流時效性。對于生鮮、電子產品等高時效要求貨物的運輸,物流企業可借助這一政策優勢,打造快速物流通道,吸引更多此類貨物運輸訂單。設置運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個“二線口岸”,對進入內地的貨物創新采取多種便捷通行舉措,如構建“一站式通關”模式,企業通過線上提前申報貨物出島信息,海關、安檢等部門在“二線口岸”協同作業并下達放行指令,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站放行”。物流企業可優化運輸計劃,減少在口岸等待查驗的時間成本,提高車輛、船舶等運輸工具的周轉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更加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對“零關稅”貨物、放寬貿易管理措施貨物等實行低干預、高效率的精準監管,保障各項開放政策平穩落地。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物流企業的貨物運輸全過程將被實時監控,企業可根據監管部門提供的數據反饋,優化運輸流程,提高貨物安全性。例如,通過數據分析預測運輸途中可能出現的交通擁堵、天氣影響等情況,提前調整運輸路線,確保貨物按時送達。同時,精準監管模式下,對于信用良好的物流企業,可享受更多通關便利,如減少查驗頻次等,激勵企業提升自身信用管理水平,規范運營,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與市場競爭力。
展望未來,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后,物流行業將成為海南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隨著物流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海南將吸引更多全球優質物流資源集聚,構建起聯通全球、輻射內地的國際物流樞紐。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如倉儲業、制造業、貿易業等,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推動海南自貿港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球開放型經濟格局中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成為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