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qū)華邦物流園C區(qū)5-412
貨車司機為何寧冒風險也要多裝幾噸?治理貨車超載為何如此困難?隨后一個多月時間里,記者多次隨長陽縣交通運輸局執(zhí)法人員采訪,希望管中窺豹,采訪中記者發(fā)現,徹底根治包括超載在內的超限運輸,尚任重而道遠。
中國寧波網訊 超限超載的重型貨車已成為公路的“頭號殺手”,對公路重要節(jié)點橋梁、隧道的危害尤為嚴重。記者日前從全市橋隧安全管理暨治超工作會議上獲悉,為遏制愈演愈烈的超限超載現象、提升公路路況,我市將建立橋隧安全管理和治超工作的長效機制。
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橋梁5571座,隧道70座。“這些橋梁中,很多使用期已超過30年,處于超期服役狀態(tài)。”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坦言,一些老橋受資金、技術限制,部分橋梁荷載等級低;新建的橋梁隧道結構形式多樣,技術復雜,建設、管理主體多樣化,管理難度大。
據悉,我市即將建立的橋隧安全管理和治超工作長效機制將貫穿工程設計、施工到運營管理的全過程。機制在提高工程設計水平、加強工程施工管理和橋隧技術管理的同時,將加大治超力度,實行多個執(zhí)法部門聯動嚴打,從車、貨、路三個源頭進行有效監(jiān)管;明確各部門的監(jiān)管責任與業(yè)主主體責任;在發(fā)揮路政、交警、運管等專業(yè)力量的同時,引入群眾監(jiān)管機制,形成全民參與、全民監(jiān)督的治超氛圍。
“眼下大貨車超載現象普遍,希望相關部門徹底整治這一安全隱患。”很多市民呼吁。
貨車超載跟蹤:8小時查獲34輛車
8月27日下午2時許,318國道長陽高家堰段,長陽縣公路管理局路政執(zhí)法大隊、高家堰超限檢測站的四十多名工作人員,拉開了今年下半年貨車治超集中整治行動的序幕。
下午2時23分,一輛牌號為鄂E33109的貨車疾馳而來,路政人員揮手示意其進站檢測,雖頗不情愿,但司機還是慢慢的將車開進了檢測站,電子屏上顯示了其總重:32.9噸。
“超限12.9噸。”路政執(zhí)法大隊大隊長田愛軍告訴記者,按超限標準,兩軸車車貨總重不得超過20噸,三軸車車貨總重不得超過30噸,依此類推,這輛貨車車貨總重應在20噸左右,超過限制近13噸。
當晚8時18分,兩輛貨車鄂E32621、鄂E32629從滬渝高速高家堰收費站下站,駛入318國道,遠遠的看到執(zhí)法人員設置的檢測帶后,兩車先后停了下來,不再前行,執(zhí)法人員只得前去引領,檢測結果為:兩車分別載煤粉30.7噸和31.6噸,超限在10噸以上。
當天8小時的治超集中整治行動中,共查獲超限車34輛。
司機對超限載貨的說法:超限載貨實屬無奈
面對記者,幾位司機有些不好意思,但問到超限運輸的原因,他們馬上打開了話匣子。
正在接受處罰的司機老覃說,他早上6點就在長陽縣榔坪鎮(zhèn)某煤礦排隊等貨,到晚上6點才裝滿了一車煤。“今天還算運氣好,一天就排到了一車煤,我們三天才拉一車貨是常有的事。”
聽到老覃的抱怨,其他貨車司機連聲稱是,他們說,現在很多礦場產量不高,但貨車數量已飽和,因此出現了車多貨少的情況,“既然好不容易排一車,自然就希望多拉點。”
按正常標準裝滿車廂和超限裝載,利潤有多大的差距呢?
貨車司機潘建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從他的始發(fā)地榔坪到目的地宜都孫家河碼頭,單邊總公里數約為150公里,一個來回的油費在500元左右,加上過路過橋費、車輛損耗、人工工資等,成本在800元左右。
潘建三開的是輛兩軸貨車,按規(guī)定,車貨總重不得超過20噸,但車自重就在10噸左右,也就是說他一趟最多只能拉10噸煤粉,目前煤粉的運輸價格為60元/噸,“正常裝載的話,一趟要虧一兩百元,那我還跑車干什么?”
潘建三說,如果他超限多運10噸,那么每趟才能賺上四五百元,按標準運輸就虧本,超限運輸才有錢賺,“你說我們不超有什么辦法?”
治超是否會影響經濟發(fā)展
羅米足:治理車輛超限
超載運輸工作不會影響經濟的發(fā)展。當前,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態(tài)勢良好,但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已經凸顯出來。其中,由于能源供求矛盾比較突出,造成了交通運輸市場相對比較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有部分群眾擔心車輛超限超載受到控制了,運價也會跟著上去,這樣成本又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我認為,由于利益的驅動,少數運輸業(yè)主與貨主協議壟斷貨運市場,以便維持不正常的低水平運價,于是貨運的車主就大肆進行超限運輸,他們可以一輛車裝載正常運輸貨物重量的10倍,甚至更多,有的甚至超過火車皮的載重量,相當于一輛超限車剝奪了6個或7個甚至更多的車主的就業(yè)崗位。這就擾亂了運輸市場正常的經濟秩序,不僅導致運輸業(yè)的萎縮,而且超限運輸損壞公路,給國家造成巨額財產損失,這才是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傷害。
應該說,運輸價格是由市場來調節(jié)的,治理超限超載運輸的結果是使不正常、不合理的過低的運價“歸位”,讓運輸業(yè)在開放有序公平的競爭中發(fā)展起來,讓閑置的社會運力有事干,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運輸業(yè)隨之興旺起來。而不徹底治理超限超載運輸,公路運輸市場秩序就無法做到公平有序,競相壓價和不正當競爭的惡性循環(huán)就打破不了,通過公路路產的損失的“轉移支付”,使市場主體得到不合理回報的怪現象就不能消除。因此,擔心治理超限運輸會影響經濟是完全不必要的。
為什么說超限超載是“頑癥”
羅米足:可以說,車輛超限超載運輸是交通部門多年來想根治但又沒有根除的一大“頑癥”。
我國治理車輛超限超載,有著15年的歷史沿革。早在1989年,交通部就制定了《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guī)定》,在全國開展了治理工作,但由于種種原因,治理工作一年之后中止,《規(guī)定》停止執(zhí)行。2000年,交通部重新修訂發(fā)布了《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guī)定》,從當年4月1日起再次對車輛超限超載進行治理。公安部門也從2001年5月開始,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治理活動。我省交通部門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了治理超限運輸的試點工作,去年已經在全省鋪開。
這些治理活動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治理工作的社會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單純依靠部門力量,側重路面執(zhí)法,沒有深入解決汽車生產、運輸市場以及經濟利益驅動等深層次的矛盾,也未能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格局。
如何根治超限運輸?成為所有執(zhí)法人員乃至交通部門最頭疼的問題。
采訪中,多數執(zhí)法人員認為,以某一地交通部門的能力,很難看到根治超限運輸的希望。“有些問題不是一地一人能夠解決的,需要國家政策、法律的支持,需要全國大環(huán)境的有力影響。”長陽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位從事治超工作十余年的人士認為,目前宜昌地區(qū)本就存在運量不足,運力大于運量的情況,司機為了維持贏利超限運輸,勢必將運價壓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說起來就很遠了,不是長陽甚至宜昌能解決的。”這位人士說,“大噸小標”車或改裝車泛濫,是超限運輸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些汽車生產廠家迎合購車者偷逃國家稅費、非法競爭需要,不斷生產出“大噸小標”車或改裝車,給超限運輸提供了技術設備條件。
盡管貨車超限治理取得了不少成績,執(zhí)法人員卻沒有太多喜色,“我們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每天24小時守在路上,我們只能做好本職工作,如何根治這一問題,還需要更多的部門來關注。”
記者了解到,超限運輸,對公路橋梁使用壽命、道路交通安全等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超限車輛嚴重破壞了公路、橋梁的完好情況,使公路使用壽命大大縮短。道路易發(fā)生受壓起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簸箕路”。車輛嚴重超限,即使設計標準較高的水泥混凝土橋梁,也會產生橋梁撓度增大,水泥混凝土過早開裂,逐步引起鋼筋銹蝕,縮短橋梁壽命,甚至還可能由于車輛荷載超過橋梁設計極限,使橋梁損毀崩塌。
此前已有先例,2008年11月18日,318國道長陽段偏巖大橋橋面出現沉陷險情,經橋梁專家對偏巖大橋進行實地勘查,發(fā)現該大橋第四孔腹拱圈徹底斷裂,橋面出現4米長、9米寬、20厘米深的沉陷,318國道交通被迫中斷。這一事件,便是超限運輸造成的直接惡果。
根據長陽縣公路管理局提供的數據,僅今年1月至10月,該局就維修公路超過500公里,共耗費資金700萬,而該局2011年全年的公路維修預算也只有六七百萬元。
不僅如此,超限運輸還嚴重威脅到行車人和公路沿線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長陽縣交警大隊負責人稱,車輛出廠時,各個部件的強度都是按照規(guī)定設計制造的,車輛嚴重超限,使車輛的技術狀況大大降低,車輛的行駛穩(wěn)定性、剎車性能、轉向可靠度大大降低,輪胎爆胎可能性增大,是引發(fā)交通安全事故的重大隱患。
長陽縣交警大隊事故中隊民警告訴記者,2011年7月底8月初,不足半個月時間里,在超限貨車過往頻繁的長陽白氏坪集鎮(zhèn),一段總長不過500米的路段里,就發(fā)生3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其原因多與超限車車體過重、車速過快、剎車困難有關。
此外,超限運輸還帶來了一些隱性的危害,如超限貨車帶來了噪音、振動和空氣污染,擾亂了運輸市場運力、運量和運價的平衡等。
如何看待“不超載不賺錢”
羅米足:從理論上講,超限超載反映了交通建設和運輸發(fā)展的矛盾。長期以來,治超工作陷入兩難境地。為增加公路建設的投資,需要增加規(guī)費收入;反過來,車輛又以超限超載的方式,破壞公路設施,對道路貨物運輸業(yè)的競爭力和公路基礎設施造成雙重破壞,久治不愈。
當前,在運價持續(xù)低迷的情況下,車主和運輸業(yè)戶為了有利可圖,普遍超限超載,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導致運輸市場陷入一種“車輛不超限超載就賺不了錢”的怪圈。
據我們了解,目前在廣東運輸市場上運費大約為每噸公里0.2元甚至0.1元的都有,運價比較低,為了營利,司機或車主就肯定要運得多一些,比如標10噸的車養(yǎng)路費和過路過橋費是按10噸的來交,其實裝的有六七十噸甚至七八十噸,超的這部分不用交養(yǎng)路費和通行費,他們就這樣靠超限超載來彌補運價低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