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漲價”這個本是簡單易懂的詞匯,卻在民營快遞業的集體提價中產生爭議。十幾年來,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似乎坐上了“過山車”:普通快遞從一票200元降到10元3票,轉而再從4元、5元、6元一次次以1元的基準往上提價。因此,快遞企業將漲價看作是價格的回歸;而消費者卻認為快遞只知道漲價,但服務卻不提高,進而產生越來越多的抱怨。針對備受爭議的“一元錢”,中通速遞副總裁徐建國和韻達快運副總裁周柏根這兩位從業十余年的業內資深人士,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專訪時均表示,漲價不是為了提升利潤。
“漲一元,從中也賺不到利潤”
《北京晨報》:上調這一元錢后,快遞公司的利潤能增加多少?
徐建國:這一元錢中絕對賺不到利潤。去年秋天,公司一天攬件70多萬件,今年同期變成110多萬件,這種業務量的激增讓公司不得不在軟件、硬件上加大投入。不單是我們一家公司,所有的大型快遞公司都存在這樣的狀況。
上調一元,在成本上沒有質的改變,尤其是淘寶商戶,他們把價格壓得很低,我們也是想通過提價控制一定的業務量,轉而在服務質量上有所提升。
周柏根:現在物價都在漲。不算別的,僅韻達總部就有7000多名員工,給每位員工一天提高2元伙食費,一年下來就要增加500多萬元的成本。如果靠漲價的這一元來算,也需要攢上一陣子。
事實上,以前公司只用給員工上商業險,如今要求給每位員工上社保,這也是筆不小的開銷。去年外租倉庫的年租金是20多萬元,今年由于貨物量大增,倉庫面積擴大了,租金也上漲到100多萬元。人員工資也較幾年前增長了一倍多。
此外,這一行的管理成本也很高,目前公司內部所用的8套管理軟件都是自己的軟件開發公司開發的。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上漲一元錢來解決這些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提價也不完全是為了自己”
《北京晨報》:今年,您二位的公司在服務方面有哪些提升?
徐建國:今年,公司要新增很多直接站點,減少長途時的中轉;提高簽收率,重點抓下午送件的速度;增加晚間派送,保證網購消費者及時拿到貨物;還要建立全國網絡。
周柏根:快遞業務的年增長量在百分之百,各企業不提升自身實力就可能被淘汰。我們也一樣,不得不提高綜合競爭力,包括購置新貨車、開發新的使用軟件、培養專業人才等都需要有資金的投入,我們提價也不完全是為了自己,也是想辦法搞好管理和服務。
“只能說是快遞價格走上回歸路”
《北京晨報》:作為業內人士,您二位如何看待這一輪快遞企業漲價?
周柏根:我認為不是漲價。十年前我們送一票異地快遞都是50元起價,送一票200元也比當時郵局的便宜。經過這么多年,物價都在漲,快遞價格反而從50元、20元到10元,一路降下來,去年甚至出現一票賺三四毛錢的快件,這么低的利潤在任何行業都很少有。如今的快遞漲價應該說是價格回升。
徐建國:即使上漲一元錢,大多數客戶所支付的實際價格還是遠低于各公司官方網站的價格,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享受優惠折扣,公司提價后也依舊在享受。與以前相比,快遞業的利潤在大幅下滑,但投入要遠遠大于產出,如今提價只是讓其與價值本身相匹配,是符合價值規律的。
“未來快遞價格翻一番,也不稀奇”
《北京晨報》:您二位認為以后快遞價格還會上漲嗎?漲到什么時候算是接近或是與其價值吻合了?
徐建國:如今,快遞價格的上漲趨勢已經確立,今后快遞漲價是必然的。
周柏根:現在有些單子的確不賺錢,但還在接,就是為了延續這個品牌。否則這個客戶叫不接,那個客戶叫也不去取,以后就沒人認可你了。
我們現在和國際型的快遞公司差距還是很大的,快遞公司未來投入會越來越大,包括開發軟件、買飛機貨車、保證員工的穩定收入等各項舉措,要是沒有這些,發展成與國際接軌的快遞公司就是一句空話。發展公司需要錢不可能都依賴于貸款,因此提高利潤是必然的。未來快遞價格比現在翻一番,也不稀奇。
“旺季晚上9點也下不了班”
把最后一箱貨物搬上集裝車,關上車門,葉師傅用手輕輕撣了撣身上的灰,為終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長出了一口氣。此時,已經過了晚上9點鐘,葉師傅這才騎車往家趕。“沒辦法,以前干到寫字樓的人晚上下班,我們回公司裝個車也能下班了。但自從網購火了后,變成白天跑寫字樓,晚上跑周邊住宅小區,旺季忙時,晚上9點鐘我們也下不了班。” 葉師傅說。
徐建國和周柏根不約而同地感慨,入行十幾年都沒想到快遞業迎來“爆發期”,這主要是受益于電子商務的迅猛崛起,但提起這個大客戶,快遞們是又愛又恨。一位接近順豐速運的業內人士稱,“去年春節前夕,很多以網購業務為主的快遞公司要么爆倉、要么因為員工回家過年而少收或是停收快件,結果件都轉到順豐這邊來了。順豐的工作壓力一下子加大,臨時增加人力、車力、新租倉庫,一下損失了幾百萬元。”
即使不賺錢也要接單,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快遞公司是這樣,快遞員也是這樣。葉師傅回憶道:“去年冬天剛好是送貨高峰期,那個時候真是發愁呀,不知道堆積如山的件何時能送完,尤其還要保證不延誤。公司里人人都在加班, 一直干到深夜。”
“一單漲1元,相當于月入多四百”
提到快遞漲價,葉師傅也很糾結。兩周前,葉師傅和其他同事一樣接到公司總部的調價通知。“但我還沒給客戶漲錢,我向公司申請了優惠,目的就是為了不流失老客戶。”
葉師傅也并非不在乎這“一元錢”。他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算計道:“我是按件提成算工資的,旺季每天最多能收送150票,平時一天也要收送100票。如果每份快遞上漲1元,那每一票我就能多賺2毛錢,除去周末接單少一些,一個月下來至少能多賺400元。一年下來多賺4000多元,相當于旺季時的一個月收入。”葉師傅憧憬著:“如果能多賺400元也要攢起來,未來希望能有機會買得起房子。” 但葉師傅還是很謹慎地表示,現在同行競爭激烈,不想因漲價而丟失客戶,“這就不值得了!”
對于漲價一事,有過幾次經歷的葉師傅也頗有心得:“等同行都漲上去了,我再按照公司規定把價格調上去。這樣和客戶說,大家也比較容易理解。”
快遞業面臨質量轉型
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最新數據,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8%,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較高,是發達國家的一倍左右。
各大快遞公司上調快遞價格的原因多為人工、運輸等費用的提升,但物流企業的利潤卻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9月公布的報告顯示,1-8月物流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11.7%,比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低16.6個百分點。
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目前我國的快遞業仍處于“雙低”階段,低服務水平低價格,行業利潤率已經從2005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約5%,甚至有部分加盟網點是虧本的。快遞行業通過提價提質量可能是大勢所趨。
一家民營快遞企業北京區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系列法規規章的出臺在逐漸改變快遞行業的散亂發展模式,“十二五”期間,物流行業評級制度試行,可預見下一步快遞行業從價格競爭變成服務質量競爭,快遞公司未來投入會越來越大,包括開發軟件、買飛機貨車、保證員工的穩定收入等各項舉措,否則就面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