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聚焦解決貨車司機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形成合力。10月18日,值維天運通旗下卡友地帶成立八周年之際,卡友地帶聯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安徽省新經濟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共同發布《中國貨車司機權益保障調研報告》。
《報告》聚焦貨車司機“生活、生產、生意”,從健康保險、生活保障、組織保障、貨物保險、運價、貨源、救援等多個維度描繪貨車司機的生存境況,旨在全面如實反映貨車司機的從業環境與權益保障,關愛服務貨車司機群體,切實維護好貨車司機群體合法權益,推動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發展。
《報告》以貨車司機的勞動過程為核心,從五個方面描述了其基本特點,分別是“自雇體制”的身份特點,“碎片化”的勞動形態,“默默無名”的生活工作狀態,“抱團取暖”的群體特征和“抗風險能力差”的職業特點。
數據揭示,貨車司機以男性司機為主(占比97.4%),從業時間基本在6年及以上,年齡集中在36-45歲之間,文化水平以初中及以下為主(占比67.4%)。自有車輛中,26.31%的貨車司機月均收入為 8000-10000 元;受雇車輛中,46.39%的貨車司機月均收入為 5000-8000 元。而貨車司機最主要的購車方式是貸款(占比78.29%),經濟壓力比較大。
同時,因為職業特性的原因,貨車司機往往需要長時間高強度工作。調查顯示,57.5%的貨車司機按照駕駛4個小時左右即休息一次的規定執行,但也有22.7%的貨車司機在駕駛過程中無固定休息時間。月均休息時長方面,30.65%的貨車司機表示每月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
《報告》分析,貨車司機權益保障最重要的痛點問題在于,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場價格保護機制、面對權益受損時貨車司機難以維權、保險保障覆蓋率低、高事故風險缺乏規范的救援體系。
《報告》顯示,貨車司機希望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性服務中,排名第一的是維權類服務,法律援助和維護權益分別占比75.6%和60.8%,都是貨車司機需求最大的公共服務。其次是救援類服務,應急救援服務需求占比64.8%,也是較為普遍的服務需求。第三是救濟類服務,事故救濟、困難幫扶等服務需求占比分別為41.6%和41.4%。第四是價監類服務,司機對價格指導需求較大,占到調查司機的40%。第五是社保類服務,37.6%的貨車司機希望能夠投保工傷保險。此外,安全教育、公益體檢、就業培訓等也是普遍需求的服務。
但由于從業環境和雇傭關系等限制,貨車司機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保險覆蓋率低,投保過程中易被區別對待,貨車司機在執業過程中很難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