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是上海產業升級的既定方向。上海鋼鐵物流業的發展,不僅要靠資金的投入、設備的更新、政府的配套政策,還需要企業對戰略規劃、商業模式的前瞻性把握。
今后10年乃至30年的鋼鐵物流業如何發展?這個長期缺少政策關注和扶持的行業對政策導向的需求日益迫切。一些鋼貿企業對各地政府尚在制定中的著力推動經濟轉型的“十二五”規劃寄予了厚望。
在辦公室內,上海市鋼貿商會秘書長李強面對記者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個“緩坡”來描述之前行業的發展,又畫了一個“臺階”來表示這次“十二五”期間的行業轉型。“十二五規劃將站在改革開放厚積的30年根基上,瞄準后30年的發展。”他說,優秀的棋手往往是走一步、看五步、想十步,鋼貿企業要成為這樣的高手。
“政府可能并不會針對鋼貿行業制定專項發展規劃,但是我們可以在現代服務業或現代物流業、大宗商品等專項發展規劃中,找到行業的新坐標新方向,從而圍繞這些政策導向,謀劃鋼貿業的發展思路。”李強這樣說。行業快跑中的政策“短腿”
自改革開放以來,鋼貿行業幾乎完全通過自身的積累發展壯大,在政府相關報告和研究課題中很少提及鋼貿業,相應政策也極少看到,往往游離于大宗商品規劃和現代物流規劃的邊緣。但是,隨著鋼貿物流行業的發展,政策規劃的缺失正日益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
6月23日,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與上海市鋼貿商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上海鋼鐵物流研討會”。其間,上海市商務委市場流通處處長劉敏女士與上海鋼貿物流企業專門研討了“上海市十二五規劃”中與鋼貿物流相關的配套政策,并聽取了企業的訴求。
在研討會上,上海鋼貿商會副會長張佛全說,政府在城市規劃方面,對鋼貿物流的空間布局尚無明確指導意見,對各個物流節點也沒有配套措施,致使鋼鐵貿易環節復雜化,并增加了相關費用。他建議,上海鋼貿物流企業的倉庫應該設立在外環線以外,減少產品由鋼廠到碼頭再到終端的中間環節,這樣大卡車也不會進入市區內,減少排放污染。
上海隆興物流董事長梁國根反映,目前許多鋼貿企業涉及加工、配送、倉儲、包裝等多個領域,企業的網絡化構架經常造成企業下屬點與點之間的重復納稅,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現象。此外,他還反映,我國鋼貿企業眾多但弱小散,同質化競爭嚴重,很多企業沒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十二五”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這些鋼貿企業必然面臨新的“洗牌”。在這一轉變中,容不得市場的無序和惡性競爭,行業秩序亟待規范。
還有一些企業表示,近年來,雖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各地日益注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但是相對于金融業、航運業、創意文化產業、娛樂餐飲業來說,上海物流業的發展仍然相對滯后。他們期望,“十二五”規劃的建設過程中,物流站點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加快速度,政府能給予物流基礎投資方面的政策傾斜。
對此,李強告訴本報記者說,“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社會的第一次轉型,那么“十二五”期間中國將迎來第二次轉型。鋼貿行業同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非常需要政策的指引和引導。”目前上海地區乃至全國的鋼鐵物流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發展缺乏全局性科學規劃、市場信息不夠流暢、交易成本偏高、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
他說,上海鋼貿企業遇到的問題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而作為全國最大的鋼材物流集散中心——上海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對“十二五”規劃也更為關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要任務的“十二五”規劃在今年將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僅包括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的調整,而且也包括市場發展格局、流通格局、企業經營模式的調整與轉型。“這對我國鋼鐵流通業發展格局將不可避免地產生重大歷史性影響。”
李強說,鋼鐵物流業要借助“十二五”的轉型,實現歷史性的跨越,還必須解決管理、人才、技術、經營模式等方面的問題。新規劃與新要求
2010年是中國“十一五”收官之年,起草和編制下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已列入今年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海市將在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上全面創新,率先轉變發展方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據了解,目前“上海市十二五規劃”已經進入了編制起草階段,其中一個主線就是調結構促轉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正在廣泛征求各界意見。上海,這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正在尋求一次華麗的轉身。
劉敏透露,上海市已經將大宗商品市場發展規劃首次列入市政府的報告中,并已經形成“十二五上海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規劃”專題立項,重點構建貨物貿易市場體系、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市場體系、服務貿易市場體系、電子商務市場體系與貿易相關的專業服務業市場體系等“五大市場體系”。
她說,鋼鐵物流是這一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大宗商品領域相比,上海的鋼鐵貿易十分活躍,企業主動轉變發展方式,要求轉型的趨向已經很明顯,“政府已經在連續關注鋼貿行業正在進行的轉型探索及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十二五’規劃中,鋼鐵物流的地位和特點,在上海整體物流布局中的節點和功能等都值得深入探討。”
顯然,政府已經注意到鋼鐵物流產業這一新的增長點的潛力。
對于政府越來越重視鋼鐵物流的原因,蔡進分析認為,我國鋼材市場將逐步進入后擴張期,需求增長將相對平緩,市場對專業化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此時流通行業對引導生產、銜接產需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將會日益突出。“市場流通格局將在生產與流通的博弈中,凸顯流通的先導作用。”
對此,劉敏說,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是上海產業升級的既定方向。但是,目前上海鋼鐵貿易的總量仍在增長的背后,還是以制造業為主的貿易格局,要抓住行業格局向流通業先導轉變的大趨勢,加快鋼鐵物流行業的發展。#p#分頁標題#e#
不過,在鋼鐵領域,要發揮服務業或流通業的先導作用,鋼鐵物流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劉敏說,上海鋼鐵物流業的發展,不僅要靠資金的投入、設備的更新、政府的配套政策,還需要企業對戰略規劃、商業模式的前瞻性把握。目前雖然上海鋼貿企業數量多、規模大,但是在信息化管理、資源整合等方面還有差距,今后發展應更加注重軟實力的提升。
她透露,除了注重“以服務業為主導”,此次的規劃還格外強調服務業、物流的發展要與生產、貿易、金融、期貨、航運等形成聯動發展趨勢。
對此,李強分析說,“此次規劃強調產業聯動,這是汲取了香港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后做出的正確決策。”如果單純依賴服務業或服務業中的一個產業,在產業結構的輕型化過程中,就會使整體經濟失去了制造業基礎的依托,服務業也因此失去可服務的基礎對象,產業的空心化現象會嚴重削弱經濟的增長動力。據了解,上海市商務委還擬將“加快專業性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寫進“上海市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
對此,劉敏解釋說,要建設新的大宗商品市場體系,不僅要發展有形的市場,更要注重無形的市場以及企業對這兩種市場的整合能力。劉敏說,目前上海有970個商品交易市場,10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貿易商品幾十大類,上期交所期貨合約已有8種。但是目前除了銅的“上海價格”成為國際銅市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外,包括鋼材在內的許多產品在國際國內幾乎沒有體現價格話語權。劉敏表示,今后鋼鐵物流領域要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專業性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貿易主體大量集聚,形成上海的鋼材價格指數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