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降低物流成本:調整結構,深化改革
造成我國社會物流成本較高的原因較多,除產業布局、資源分布、產業結構、設施建設等客觀因素外,制度性成本較高、市場化程度較低、物流要素資源整合不足等情況不容忽視。此次會議指出,優化運輸結構,強化“公轉鐵”“公轉水”,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
降低物流成本:推進“公轉鐵”“公轉水”
目前,我國物流市場七成多由公路運輸完成,相比鐵路和水運,公路運輸成本最高、污染最大,而且長遠來看,汽車燃油和高速路成本下降空間也不大。
那么,為何我國公路運輸占比如此之高?一大原因,在于公路運輸相比鐵路、水路運輸更為靈活且市場化程度高。企業對物流周轉效率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其他運輸方式使用不方便,企業不會主動選擇。
以鐵路運輸為例,其總體上仍是非競爭性市場,地方路局之間協同不暢,港口和大型企業鐵路專用線通達性不高,申請接入國鐵運輸網絡審批不易,這使得鐵路運輸存在“連而不暢、鄰而不接”的問題。用戶使用鐵路運輸時,既要考慮車皮申請問題,又面臨貨物倒裝次數過多等難處,各種“中梗阻”雖小,加起來卻大大影響了運輸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
由此可見,推進“公轉鐵”“公轉水”,需要首先提升鐵路、水路運輸的市場化運營程度,降低其制度性成本,不斷提高競爭力。
目前,我國在多式聯運方面缺少成熟的制度規則和標準體系,一些企業和單位已展開嘗試,推動物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發展,但與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相比,還有差距。需要進一步深化鐵路、水路貨物運輸市場化改革,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今年1月,國鐵集團在全國規劃的39個鐵路物流中心全部掛牌成立。未來,這些鐵路物流中心將發揮鐵路運輸大運能、全天候、綠色環保的優勢,深化與公路、水運等其他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提升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動鐵路物流產品供給融入企業產業供應鏈。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開展綜合運輸服務“一票制”“一單制”“一箱制”試點,同時加快推進互聯網貨運新業態健康規范有序發展,交通物流服務質效有所提升。下一步,還將強化重點企業跟蹤對接和支持引導,促進物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發展,健全多式聯運制度規則體系,培育壯大多式聯運經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