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物聯網商業模式發展創新分析-物聯網商業領域發展先行
物聯網商業應該走向模式創新 通信世界周刊
物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性或先于標準及關鍵技術的突破,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中國的物聯網產業才能走上一條興亡之路。
叫好不賣座:物聯網的瓶頸
盡管一個個有關物聯網產業的動輒百億千億元的地方政府規劃不斷出臺,盡管一片片物聯網產業園區在拔地而起,盡管一次次的物聯網會議在不斷地召開,但是對于從事物聯網的有關各方,尤其是那些從事著具體技術或應用開發的鏈條從業者來說,或許還依然沒有感受到在隆隆物聯網春雷之下的春雨所帶來的喜悅。
不同的只是原來做的產品可以貼上物聯網的標簽換個說辭,相同的是原來的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應用模式依然沒有變化。
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出臺的當地物聯網產業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各地各自為戰。這種封閉發展的模式所設置的政策性門檻,為創新性應用的推廣和資源的順暢流動造成了一定瓶頸。
在一個缺乏頂層設計的模式下,各地蜂擁而起的規劃意見盡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物聯網產業發展,但是也同時對物聯網發展的規模和區域經濟的成長構成了地域性的局限。
另一個越來越引起業界關注的阻礙物聯網發展的問題,是物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缺失。
談及物聯網的發展,各方關注更多的是有關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突破、標準的制定或者政策的支持以及一個個在具體行業的應用案例。但是,問題在于,沒有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的發展,不論是核心技術還是標準的制定,都將成為無源之水,而失去市場驅動力。
物聯網:利益格局重構的契機
在物聯網萌芽伊始,業界有人曾經質疑物聯網是“新瓶老酒”。這種質疑的合理性來自于屢屢被提及的物聯網關鍵技術及各種應用,早在物聯網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經存在。
但是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得新的應用不再局限于時空限制,這使得物聯網的發展獲得了新的技術基礎。那么,對于那些被稱為“老酒”的技術和業務,其重新獲得生命力的可能并不在于自身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而在于因擴大的應用規模和新的應用領域所帶來的新機會。
很明顯,無論是規模的擴張還是領域的擴展,其深層次影響在于利益結構在同一行業的上下游之間以及不同行業之間的重構。這種重構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物聯網的一項應用或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
從這個意義上說,物聯網最大的價值在于,其本質是一項重構各相關方利益成本結構的系統性工程。
兩階段推動物聯網商業模式創新
物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與物聯網的產業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不同的階段,應創造不同的商業模式,惟其如此,方能適應整個產業的發展。
而以物聯網需求的驅動模式為依據,我們可以把物聯網的發展分為“看得見的手”(政府)驅動階段和“看不見的手”(市場)驅動兩個階段。
筆者以為,在看得見的手驅動階段,物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訴求在于如何加強公共管理機構社會管理的行政效率、解決經濟管理的成本及盈利問題;在看不見的手驅動階段,物聯網商業模式的核心訴求在于如何解決主要經濟組織的低成本運營和利潤增長的問題。
物聯網發展應商業領域先行 政府需緩行 飛象網
2010年12月3日消息,物聯網、云計算、綠色IT,三網融合、智慧城市成為城市發展和企業發展的熱門話題。這些熱詞代表了新的發展趨勢。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也表示要抓住智慧城市的發展機遇,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搶占制高點。但是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數據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鋒認為,物聯網發展應當商業領域現行,政府后進并緩行。
物聯網發展商業領域現行政府應緩慢發展
物聯網、云計算、綠色IT、三網融合、智慧城市成為城市發展和企業發展的熱門話題。這些熱詞代表了新的發展趨勢。不過,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曾警示,物聯網的概念還是有一定的泡沫成分,應當發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技術。對此,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數據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鋒也認為,物聯網和智慧地球正處于爆發階段,但是中國還沒有掌握關鍵的技術,如果過早的推行,不但不是個進步反而是浪費和危險。劉鋒建議:“政府公共事業領域在物聯網發展上應當步伐緩慢一些,要等到商業領域的云計算、物聯網方面技術成熟以后再逐步實施。也就是說商業現行,公共事業后進并緩行。”
據飛象網了解,“智慧地球”是由美國政府在09年提出,并隨即在中國有了爆炸式的推廣。美國的商務人員積極在中國企業和部門推廣“智慧地球”的應用。對此,劉鋒表示了擔憂,他認為:智慧地球的提出,將感應器嵌入到電網、鐵路、橋梁、公路、大壩、油氣管道各種物體中,同時這些物體被連接,形成所謂的物聯網。并且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整合起來。中國政府對此,應當有個統一的規劃,避免信息的被操作和控制。劉鋒表示:“中國城市信息化還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問題,我們應該建立信息安全準入制度,向西方國家學習,對涉及到國家信息安全領域的企業進行認證。”
物聯網只是互聯網的一個部分
早在2008年,劉鋒和其研究團隊就認為互聯網會形成一個自己的虛擬經濟系統、視覺系統、感覺系統,還有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云計算以及物聯網分別是互聯網中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感覺、視覺系統。所以說,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智慧地球”僅僅是解釋了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傳統互聯網的關系,而沒有將其形成整體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