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物流成本十年連降,多式聯運再升級
發布時間:2025-03-22 11:19:28 點擊量:
在湖南懷化西鐵路物流園,汽笛聲響徹天際,一列滿載日用品的中老班列緩緩啟動,向著老撾萬象進發。今年,湖南中老班列發車數突破 1200 車,同比去年增長近 13%,這一數據不僅見證了湖南物流的蓬勃活力,更彰顯出其在連接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中的關鍵作用。
物流,作為實體經濟的 “生命線”,串聯起生產與消費、內貿與外貿的關鍵環節。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經濟運行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關鍵之舉。如今,湖南的交通網絡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速公路交織成網,高鐵環線全線貫通,水運優勢愈發顯著,交通樞紐建設成效卓著,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然成型。這一體系的構建,有力推動湖南物流成本實現 “十年連降”,自 2021 年起,連續四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僅 2024 年,就同比節約物流成本約 120 多億元。

從貨運量增長數據來看,2024 年湖南公路貨物周轉量、水路貨物周轉量分別同比增長 4.4%、26.3%,在中部地區,公路貨運量位居第二,水路貨運量獨占鰲頭。在政策扶持方面,湖南省嚴格落實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高速公路累計減免通行費 97.17 億元,切實減輕了物流企業的負擔。長株潭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建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湘潭、衡陽等地的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也穩步推進,其中 3 條多式聯運線路成功入選國家品牌線路培育典型案例,為全省物流運輸模式創新樹立了典范。
為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湖南各市州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永州市全力支持永州陸港物流發展,對鐵海聯運班列、國際鐵路聯運、冷鏈運輸等多個領域給予補助與獎勵。對于市內汽車運輸距離超過 50 公里且通過永州陸港鐵海聯運班列發運貨物的情況,給予 30% 本地運輸物流費補貼。同時,大力培育 “公轉鐵” 多式聯運模式,爭取到廣鐵運費下浮最高 59% 的政策支持以及 300 萬元西
部陸海新通道物流補貼,常態化開通永州至鹽田、北部灣、湛江港和中歐班列 4 個方向的鐵海聯運專列,相比單一公路運輸,節約成本達 40%。
株洲在水運和鐵運方面雙管齊下。水運上,開通 “株洲-上海” 直達水運航線,積極引導中車、湘鋼、萍鋼等企業更多采用水路運輸,并完成銅塘灣港區旗濱碼頭散貨功能提級,港區還推出 “新貨種首船到港裝卸費低至 8 折” 等優惠政策。鐵運方面,堅持基礎設施建設與貨源開拓同步推進,全力打造 “湘粵非” 鐵海聯運通道,為運輸企業爭取到 “湘粵非鐵海聯運鐵路運價下浮 59%” 和 “株洲集結中心啟運港退稅優惠” 政策,株洲鐵路綜合物流基地建設項目還入選交通運輸部盤活鐵路舊資源支持產業新發展典型案例。
水運在湖南物流體系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堪稱最經濟、最綠色的運輸方式。湖南水網縱橫交錯,航道通航里程達 1.2 萬公里,占全國內河航道的 9.6%,在全國排名第三。高等級航道里程持續增長,千噸級航道總里程達 1275.8 公里,千噸級以上泊位達 160 個,港口吞吐量達 3.03 億噸。在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中,水運成本僅約為公路運輸的 1/5、鐵路運輸的 1/3。例如,湘江流域鋼鐵企業通過水運外購鐵礦石,每年可節約物流成本 10 億元以上,湖南 “黃金水道” 的巨大效益由此可見一斑。
步入 2025 年,湖南在物流領域持續發力,將開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實施 “一湖四水” 港航提升工程,全力暢通湘江、沅水 “十” 字水運大通道,進一步完善港口布局,加快建設港口鐵路專用線,大力推動更多大宗貨物運輸由公路轉向水路,積極發展 “鐵水聯運”,提升水路、鐵路運輸在貨運結構中的占比,從優化運輸結構層面持續降低物流成本。
在科技創新領域,菜鳥無人車已在湖南縣域快遞配送中嶄露頭角,有效解決鄉村快遞配送成本高的難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湖南等地的共配中心不斷加大無人車采購力度,菜鳥 L4 級公開道路無人車已在湖南等 30 多個縣區投入運營。在國際貿易通道建設方面,2024 年 12 月 28 日,當年第 1000 列中歐班列(長沙)從長沙國際鐵路港駛出,至此,湖南中歐班列(長沙)、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懷化東盟班列年發運量齊上千列,回程貨源也日益豐富。長沙海關實行的 “一站式查驗 + 鐵路前置 + 區港聯動” 等監管新模式及改革舉措,為企業節約了大量通關時間,有力推動了鐵路國際物流通道建設。
湖南以“結構性改革+國際通道+水運優勢”組合拳,構建起高效、低碳的物流體系,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成為全國多式聯運與降本增效的標桿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