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能源物流發展現狀及案例分析 煤炭物流整合艱難尋路
8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這是對未來煤炭企業整合工作的部署,也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去年國家能源局提出通過規劃和政策支持,促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
隨后,由山西省率先發起政府主導下的煤炭資源整合“風暴”。隨后,河南、內蒙古、陜西等省區的煤炭重組整合迅速跟進,啟動了國內最大規模的行業重組行動。在整合潮中,各地大型煤炭企業的物流資源整合也加大步伐。
煤炭礦產及生產等資源的整合過程中,需要物流等脈管的高效對接。根據國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標,“十二五”期間國家計劃用3年時間,通過兼并重組將煤炭企業由當前的1.1萬家減少到4000家。但是由于區域經濟,區域企業發展模式等諸多差異化因素,煤炭行業物流的整合有哪些不同,如何尋找合適的發展路徑?
版本眾多
整合之風勁吹。我國煤炭主產區,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省,制定了相應的煤炭業重組規劃。今年以來各省煤炭資源整合不斷提速,整合方向也從原來的資源整合上升為向上下游延伸的產業鏈整合。煤炭物流的服務鏈變革也出現差異化。
●山西版本
2009年,山西以省屬七大集團為整合主體展開以大并小的資源整合。在山西省確定的作為兼并主體的七大國有煤炭企業中,山西省煤炭運銷集團赫然在列。這標志著此次煤炭行業整合,不僅僅注重提升生產環節的產業集中度,而是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打破山西乃至全國的煤炭物流運銷環節各自為政的局面,提高煤炭物流的社會化程度。
一位參與山西煤炭物流整合的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煤炭資源大省,山西省內的煤炭企業數量雖然從2200多家減少至130多家,但產業集中度依然偏低,而且,整合過程中一個礦區的整合主體過多,不利于礦區的整體開發,“以及由于各個煤炭企業的運作體系是多年累積下來的,因此,煤炭生產、運銷、物流、面臨集中度難題。”尤其是到具體整合操作層面就面臨很多困惑。山西省是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多年來,晉煤外運一直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山西焦炭的出口主要以鐵路運輸為主,目前鐵路運力已趨于飽和,增量部分需采用公路運輸。由于限制超載和燃油價格上漲,導致焦炭公路運輸成本有所增加,運輸仍然是制約瓶頸,煤炭產業發展陷入“怪圈”。
據了解,山西每年通過鐵路、公路運輸出省的煤炭量可達5億噸左右。這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隨著煤炭產業進入深度整合,山西省煤炭物流業的潛力巨大,但仍面臨物流服務體系剛剛起步、物流節點資源掌控不力等諸多挑戰。”
●河北版本
近年來,河北省一直不斷鼓勵非煤炭產業的發展,因為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煤炭生產企業急需創新、轉型。
在河北煤炭產業內部,出現了以大型煤炭企業成立的獨立的煤炭物流公司為主的模式。河北省最大煤炭企業冀中能源旗下的峰峰集團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成立了邯鄲鼎峰物流公司,發展專業化煤炭物流。
在煤炭物流領域,同樣作為河北省大型煤炭企業的開灤集團可稱得上是成功的標桿。對于一個煤炭生產為主的傳統企業——開灤集團來說,2009年的物流產業營業收入占到了其營業收入一半以上。開灤集團的成功源于推動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同時也體現了物流服務在煤炭產業中巨大的支撐作用。
建立獨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將業務向煤炭流通加工、物資倉儲加工配送、運輸服務等領域拓展;形成覆蓋全國運營網絡和具備現代化物流管理手段,已成為河北省由煤炭產業誕生的新興關聯產業。
●內蒙古版本
據煤炭行業一資深人士透露,新晉升為煤炭產能第一大省的內蒙古,煤炭物流及供應鏈整合或將借力神華集團。作為跨省區大型煤炭企業,目前,神華集團在內蒙古也擁有礦產等資源,產業覆蓋煤炭、鐵路、公路、航運、電力、綜合物流等領域,神華在煤炭物流領域的一體化物流服務能力較強,產供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保證了其煤炭供應鏈的強勢運作。
此外,還有河南版本、山東版本、陜西版本、新疆版本等等。河南要求今年底前完成整合,山東省則計劃以“7進2”煤炭重組模式直接打造省內兩家煤炭巨頭。煤炭資源大省不斷摸索中整合,以及通過各自的方式創立新的物流模式。
跨省之難
●企業“暗戰”
目前來看,各產煤大省轟轟烈烈推動的煤炭企業整合重組實際大多局限在省內,而有關主管部門和相關高層也曾多次提出,“僅在省內進行的整合還遠遠不夠”,因為這不足以讓煤炭行業出現寡頭的格局,鼓勵煤炭產業進行跨省的整合就成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一方面,各省通過省內的整合不斷打造大型煤炭集團,省內各企業之間在為整合還是被整合進行著“暗戰”。另一方面,一旦煤炭行業的整合繼續深化,一些在技術水平、盈利能力、資金實力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的大企業,自然不會放過任何擴張的機會,在跨省的資源整合上必然與當地大企業短兵相接。此外,各地方政府和各企業也都在為進入中央規劃中的大企業之列而暗自較勁。
●地方“博弈”
對于煤炭產業整合漸近漸遠的狀態,一位業內人士道破個中緣由:“地方利益的阻隔,是造成這些現狀的根本原因。”
這位業內人士說,曾經因為煤炭行業不景氣,國家才將煤炭產業的發展主權分派給地方,如今,隨著煤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能源地位確立,煤炭行業景氣不斷提升,在一些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來自煤炭企業的稅收成為各省及地方財政收入的最大支柱。
因此,外省企業需要在保證當地利益的情況下才能獲得煤炭資源,能否讓非本省企業成為資源整合主體,甚至再將企業控制權拱手讓給央企,就成為煤炭整合過程中的一種利益“博弈”。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行業分析師李廷分析當前煤炭產業整合形勢時指出:“煤炭跨區域整合困難之一就是地方保護主義,之所以有地方保護主義,主要是因為地方擔心利益受損。未來應該從中央層面加以研究,既能保障資源地的經濟利益和持續發展,又能讓資源達到優化配置,推進跨區域的資源整合。”
物流之困
事實上,通過提高行業集中度來改善我國煤炭生產“散、小、亂”狀況,增加產量和修建煤炭外運通道等措施,能增加煤炭行業在企業資源和運力資源方面的整合,提高市場集中度,以緩解煤炭運能不足。但這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煤炭供需緊張的狀況?
業內有一種說法是,煤炭供需緊張的罪魁禍首主要是由于過去煤炭市場的零散和混亂所致。比如,一組數據顯示,2008年在山西鐵路部門立戶從事煤炭鐵路發運的經營戶就有幾千家,從事公路煤炭銷售的個體運輸戶有50多萬戶。這些個體經營戶、運輸戶逐漸成為山西煤炭銷售的主力軍,不利于統一和集約化發展。煤炭整合后提高集中度,可以緩解供需緊張狀況,達到市場平衡。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信息員、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則認為,提高煤炭行業生產集中度,并不能完全解決煤炭供需緊張矛盾。
在提高煤炭行業集中度之后,還有很多工作亟待展開。其中必然依舊要面對的問題是煤炭運力瓶頸和煤炭運輸通道問題。目前我國煤炭運輸通道建設不足,煤炭運輸比較依賴鐵路,但是從資源省份(山西、內蒙古)到用煤地區,除了京廣鐵路外,缺少像大秦鐵路這樣的運煤大動脈。
因此,煤炭企業除了整合產權和資源外,還需要從供應鏈層面上,整合物流資源,積極推動物流社會化和物流一體化發展,從物流環節促進我國煤炭產、供、銷等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
此外,業內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國煤炭儲備不足,沒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煤炭儲備機制,煤炭沒有像石油那樣被列入國家儲備行列。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我國煤炭物流的短板。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煤炭物流產業來講,煤炭儲配基地模式的建立將有助于推動煤炭物流產業升級。但是因為涉及到儲配基地、大型轉運中心選址在哪?由哪些企業承擔?就成為新的困擾問題。
拐點邊緣
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此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山西、河南、內蒙古、陜西等省區煤炭重組整合取得一些成果。但總體來說,煤炭資源開發還需要進一步深度整合。從長遠來看,向石油行業和電力系統靠近,應該成為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的目標。
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煤炭行業集中度低,石油行業由四大公司主導,電力行業以五大公司為主。中國石油企業物流體系在一些方面已經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如油品營銷網絡、管道系統、油品輸運車隊及相關設施等,我國石油企業物流至少在中國市場上擁有相當大的優勢。而目前作為國家大力扶持的煤炭企業、煤炭運輸體系改革較晚、市場化程度較低,理想的寡頭格局還未完全形成,市場體系還不夠成熟、規范,客觀上增加了提升物流水平的難度。
因此,有專家建議,中國煤炭物流企業的發展戰略方向應該是培育核心能力、發展煤炭特色物流,在成為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專業化企業物流的基礎上,通過戰略聯盟、資產重組等手段做“大”做“強”;還需要樹立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的理念,業務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是大勢所趨。
目前煤炭產業整合下一步將面臨深度整合和跨區域整合。既面臨“跨省”考驗,又將面臨地方保護、區域斗爭、行政阻隔,以及大型轉運中心、網絡建設投資規劃方向等羈絆。煤炭整合磕磕絆絆會給煤炭產業留下很多潛在隱患,諸如整合后的產權、資產、債務、多頭管理等問題都將成為新的考驗。
此外,還應關注煤炭運輸通道建設等問題。我國能源分布嚴重不平衡,煤炭產地主要分布于中西部,但市場需求以東南部為主;另外,由于南北相隔較遠,煤炭運輸受限,使得一些地方由于運輸供應不及時,造成了產銷銜接不暢問題。
目前,我國的煤炭60%以上依靠鐵路運送。盡管我國在鐵路運輸的生產效率指標上處于領先地位,但在路網規模、技術裝備水平、運輸服務質量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由于缺乏及時的溝通交流和明確的統籌規劃,缺乏相應的投入與建設。“全國煤炭大整合的背景下,無論是地方企業整合還是跨區域整合,都要深入考慮如何對接煤炭產運需。”李廷認為,“煤炭運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鐵路運輸通道建設嚴重滯后,鐵路通道建設沒有與煤炭生產基地西移同步。為此,要加強煤炭產銷規劃與鐵路建設、公路建設、港口建設規劃的同步性。”
隨著現代化煤炭大生產格局的逐步形成,眾多專家開始呼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大煤炭物流體系。尤其對于新打造的億噸級煤炭大集團、煤炭航母,發展現代化煤炭物流是關鍵,但這急需要獲得政策上的支持與政府的適當引導。
煤炭資源整合以多種模式推進
當前,我國煤炭行業發展形勢嚴峻,不但受到新能源蓬勃發展的沖擊和挑戰,而且受到自身產能過剩的挑戰。
煤炭行業嚴峻的發展形勢,加速了全國煤炭資源的整合進程。業內分析,無論各地采取哪種重組模式,集約開發、有序利用、高效發展,都會成為煤炭資源整合的可期效果。
模式一:以資源為中心進行重組整合。這種模式主要以山西、河南、河北省為代表。山西省按照焦煤、無煙煤和動力煤資源來劃分,進行大集團重組整合。河南省采取政府主導,推動平煤、永煤、鄭煤三大煤炭企業牽頭實施重組整合的方式,對6個省屬煤炭企業、46個地方煤炭企業和1569個各類小煤礦進行整合和產權重組優化配置,將90%以上的資源配置到大型煤炭集團。河北省重組后的冀中能源集團,擁有峰峰、邢臺、邯鄲、井陘、張家口和山西晉中6個礦區與開灤礦業集團管控了河北省絕大部分煤炭資源。
模式二:開放式資源整合。與 “山西模式”不同,內蒙古煤炭行業采取的是 “開放式的資源整合”。采用 “煤炭產量”的硬指標直接逼退一些小企業,同時,要求所有煤礦都要進行全面技術改革,這令許多試圖茍且偷生的小煤礦無路可逃。以此方式,打造大產業、大規模、大基地的煤炭工業集群新格局。
模式三:以業務鏈為中心的重組整合。這種模式主要以寧夏、黑龍江、陜西等省區為代表。主要做法是將全省大型煤炭企業組建為一個大集團,逐步實行統一戰略規劃、統一人事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資源配置、統一市場營銷、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產品品牌、統一技術研發等。